科学细化分科可以让人才爆炸式增长。
目前我们的传统高中教学分为文理两科两大科,政治、历史、地理、为文科,物理、化学、生物为理科,语文、英语、数学为基础科,两大科目都包含。

但这种分科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内容太过庞杂,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出现偏科和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其中以偏科的危害最大,比如有些学生天生就是学理科的材料,但一个语文和英语就可能让他们从天才变成平庸,甚至还不如一些平庸的学生出色,这对于这类学生是极其不公平的,对于我们的教育目的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另外就是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一个人在哪个科目上付出的时间越充足,那么他在该学科取得成果的概率就会增大,但五个科目同时学习,就要分出一些时间给别的科目,这样就会导致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时间被分散到一些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科目上去,自然出人才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个问题:学科关联和实践应用的问题,之所以分科,一是因为科目比较多没办法全部都学,更重要的是有的学生天生逻辑思维强,适合理科,有的学生共情能力强,适合文科,当然也不排除两者都强的人,不过那是极少数,我们不做讨论。真正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清楚,有的科目之间是有联系的,一科学的好,另外一科也差不了,因为底层逻辑和实践应用,比如政治和历史,语文和英语,生物和化学,数学和物理,这些科目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之处,比如生物制药和化学的关联非常密切,化学将近一半的理论知识最终会服务于生物,再比如数学和物理,数学历来都被当成是物理的拐杖,数学学不好是没办法进行物理研究的,所以这些关联强的学科放在一起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而实际应用的问题的主要矛盾体现在英语的学习上。英语的分值非常高,目前中国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几乎花了最多的时间,凡是在毕业后,使用英语的机会非常少,有些人几乎一辈子都没机会说几次英语,所以这样的学科再占据150分就非常不合理,将这些时间放在物理和数学上难道不是更好吗?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教育一定是越来越精细化的,应该是出材率更高的。
还有就是面对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来说,文科的比例应该减少,理科的比例应该增加,而随着翻译软件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像英语完全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当然面对这些问题,国家也提出了进行高考改革的建议,有些地方已经试行,比如3+3的模式,这个相对于传统来说就是进步的体现,可以减轻学生们的压力,但依然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分科应该是将两科分为三科,文科占一科,理科细分为两科,具体如下:
语文、历史、政治为文科。
数学、物理、地理为理科A。
数学、化学、生物为理科B。
英语作为选修和兴趣课继续存在,但不进入高考。
这样下来有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让理科人才更加细化专精,不至于出现物理和化学两极分化的问题,能更好的为以后与实践结合打下基础,第二个好处就是增加了理科的比例,减少了文科的比例,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更加具有进步意义。第三个好处就是像西方精英教育一样,让学生在擅长的领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事实证明,面面俱到永远比不上精益求精,西方教育之所以能培养大量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就在于尽早的完成了分科的精细化。人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面,才能有更大的机会做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