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逃往美国,去世20年归葬家乡,临终前反复强调:对得起祖国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歌、乐与舞一开始是紧密相连的,后来才各自走向了独立,夏商周时期,乐舞从原始社会时期,趋向于成熟,“六代乐舞”是最具有代表宫廷乐舞。
音乐的力量是无形的,抑扬顿挫的歌曲总是将人带入歌曲情绪当中,秦国著名的歌唱家秦青能“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民间歌女韩娥,歌后“余音饶梁,三日不绝”,马思聪这个名字在我国甚至国际乐坛上地位可以说举足轻重。
马思聪,广东海丰人,1912年出生在汕尾市海丰县一座大宅当中,他是马家第5个儿子,其父是广东财政厅长,正因为如此,才得以维系马家9个儿女一大家子的生活,虽然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戏剧之乡的地方音乐深深影响了他。
从小他就对音乐十分感兴趣,11岁那年,他总算是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他跟大哥来到了法国巴黎音乐学校开始学习小提琴,在法国6年,他的音乐造诣已经非常高了,回国之后,他在广州、上海多地演出,还被赞誉“音乐神童”,同时还担任了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
1950年,马思聪跟郭沫若一同合作,他作词,马思聪谱曲一起创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后又“隔墙听音”录取了15岁的林耀基和13岁的盛中国,在他的指点下两人又出国深造。
林耀基后来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教育家,盛中国作为中国交响乐国家级小提琴独奏家,最早为中国在国际争得音乐荣誉,其代表作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只不过马思聪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山雨欲来,风已满楼,时间的脚步停留在了1966年,一个特殊的时代来临了,马思聪从人人敬仰的大音乐家,成为了众人批斗的对象,除了身体上的伤害,最令他痛心的就是不能在弹小提琴了。
1967年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带着家眷前往了美国。人在曹营,心在汉,虽然身在美国,马思聪总是思念故乡,他将自己的情愫都寄托乐曲当中,他用: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思念。
越是年龄大,越是想念故国,他说: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祖国只有一个。1985年,马思聪才得知自己洗脱了“叛国”的名头,可他的时间却不多了,身体越来越差,他在美国住了院。
医生建议他静下心修养,不宜长途奔波,回国一事又落下了,两年的住院生活,彻底消磨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临终之前,他一直念叨着回国,面对自己的一生,他对得起国家,他生前迟迟没有实现的归国梦,在20年后完成了。
2007年,马思聪的家人将他骨灰带回了广东下葬,流落他乡的马思聪也终于落叶归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