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河北”只是一厢情愿
殊不知,通州过去也曾隶属于河北。
在京津冀一体化预期升温之时,有关拆分北京或河北的话题颇具讽刺意味。近期一则名为《APEC后拆分河北成定局,河北省一分为三》的消息活跃在坊间,尽管很快被证实为谣传,但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
其实,拆分河北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1958年,河北就经历了一次大拆分,将当时还是河北省的顺义、延庆、平谷、通县、房山、密云、怀柔、大兴等县划归北京市。1973年,天津也参与了“瓜分”河北的行列,将河北省的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等五县划归天津市。
而在此后的40多年里,北京、天津“分食”河北则雷声大雨点小,以至于与通州一桥之隔的河北燕郊等了十多年的北京地铁,依旧踪迹难觅。
不过,拆分河北的前述说法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已有人开始议论,是不是应提前在有望划归北京的地方进行布局,也就是多买几处房产,坐等升值、发财。
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伟的观点是,拆分河北的可能性很小,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理由很简单,毕竟大的区划调整、分合不是局部行为,不会轻易动。
李伟认为,比较务实的做法是建立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并对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投融资规划予以充分协调。在此基础上,京津冀三方围绕区域功能进行融合对接,做好利益协调,围绕市场做文章,而不是在行政权利方面着眼,才能事半功倍。
分分合合的思维没有跳出计划经济的行政思维,京津冀一体化更应该多用市场思维去解决问题。市场思维的方法是多用机制设计,少用行政干预。
“河北被拆分”更多的是一厢情愿。假设命题成立,那北京和天津想要的只是河北的土地。而实际情况是,京津冀发展不均衡,成为拆分的最大难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认为,仅就北京而言,其自身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比如中心城区和多个新城差异明显。中心城区集中了较多的优质公共资源、产业,因此人口在中心城区高度聚集。而放眼北京,通州、昌平等新城依旧扮演着“睡城”的角色。每天清晨,大量的上班族挤着地铁挺进CBD、五道口等传统核心区域。
要想缩小河北与北京之间的差距,办法也是有的。赵秀池认为,要在河北配置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把北京的一些产业、人口和功能疏解到河北。如果不解决实质问题,仅仅进行分分合合则没有意义。其中,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尤为明显。对于这一点,只要看一下北京优质学区房的单价就明白了。
此外还有交通。一条条断头路横在北京和河北之间,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哪怕只是几公里的距离,却恍若隔世。不少住在河北燕郊的有车一族抱怨,每天大量的时间堵在通燕高速上了。本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区区一个河北村镇很难与首都进行平等对话。这个案例恰恰暴露了河北的“灯下黑”难题。
用“门当户对”来形容河北与北京分分合合并不合适。在北京房价暴涨、北京户口已成稀缺资源的情况下,河北想要“入赘”或讨要一个好“名分”,显然并非易事。
克而瑞城市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高晓伟认为,制度上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但核心在于人。也就是说,简单地把河北的一个城市划到北京,并非立竿见影地一切就可向北京看齐。
当然,如果北京有足够的包容能力,敞开胸怀去迎接河北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同时,也要兼顾北京自身资源瓶颈如何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纠结在“谁占谁便宜”的利益怪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