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大创杯”初赛结果出来啦,你的项目进了吗?
11月1日,浙江省首届“大创杯”创客大赛的初赛在大创小镇内完成。经过初赛评审小组的审定,评出大赛晋级复赛项目共73个,其中在校生组49个,教师和校友组24个。
在校生组
教师和校友组
◆ 按报名先后排序
大创杯初赛由20位投资机构、企业人士、学术专家组成评审小组,依据各个评审维度(市场前景、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团队情况、发展及规划),对项目进行综合考察评定。在校生组、教师和校友组分开评审。
想了解怎样的项目才能晋级吗?
想知道评委都对哪些项目印象深刻吗?
现在就来听听评审老师怎么说吧!
◆ 现场评审中
对话:王卫红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学院执行院长
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理事长
Q1:您觉得评审的项目总体质量如何?
A1:整体水平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利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项目,另外在教育方面的项目也比较多、比较好。
Q2:项目要具备哪些特点更容易晋级呢?
A2:我认为大致是四个方面:第一,它要有很好的创业设想;第二,要有很好的市场需求;第三,要有很好的团队组建和合作;最后,要有相对集中的资源可以支撑这些项目冲下去。除此之外,现在的创业项目应该要有创新的基础来开展的,如果没有创新的基础,这些项目也还是很难走到最后。
Q3:有哪些项目让您印象深刻?
A3:有两个项目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关于“互联网+”教育的,是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个团队已经做的非常好了,前几轮融资也已经完成了。另外一个是有关于新材料的,这个项目有很好的专利基础,也有国内顶尖专家的支持,并且投入了生产。我认为这样的项目产业化和发展都会比较顺利。
Q4:您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期望?
A4:大学生创业项目想把它做成,不光要有创新的基础、创新的内容、创新的人才,还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地去做这件事。很多很好的项目到最后却失败了,第一个原因是合作团队的不齐心,第二个原因就是坚持不下去。
对话:马一源
浙商创投高级投资经理
Q1:这次大创杯报名项目的整体质量怎么样?
A1:我觉得大创杯报名项目的质量比以往同类型比赛还是有超越的。除了项目本身以外,行业以及创新点的涌现也更多一些。
Q2:在这次的比赛中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项目?
A2:有一些文创类的项目我印象很深刻。举个例子,有一个项目是把它的文创IP和商业化运营紧密结合了起来。
另外,也有一些技术与专业背景非常强的团队来报名参赛。从技术方面讲,我觉得它是过硬的,但是从商业模式讲,我并不是非常建议像这样的专业人才去创业,他可能更适合进入一个专业平台,先历练几年,积累一些行业的资源。
Q3:那什么样的大学生团队或者具备哪些潜质的大学生团队比较适合去创业?
A3:大学生创业更多是基于想法和所学专业,可能他自己非常自信,想去尝试,但其实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还是很高的。如果真正能够走向创业,肯定是已经在校园里积累了非常高的技术壁垒。其次是在早期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团队。当然不仅仅是要找在校生,还要去招一些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合作伙伴,包括引入投资人来帮助自己实现从0到1的跨越。
Q4:除了刚才的几点,具备什么样特质的项目更容易晋级?
A4:首先,我觉得它一定是定位在一个“天花板”比较高的市场里,就是说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不能选择一个政策环境已经在压制的行业;第二,它的技术壁垒要非常高,这有利于项目在未来几年内能够比较好地去引领行业,能够比较好地去发挥技术优势;第三,团队非常重要,有些项目商业逻辑都还可以,但团队里没有人有能力实现这个很好的商业想法,这样的项目一段时间以后可能会面临失败的结果;最后一点,我认为是要有比较好的商业路径,就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问题。如果选择合适的节点、合适的合作伙伴、合适的投资机构,它可以比别人走得更远一点。
让我们回顾一下
这届“大创杯”的历程吧
浙江省首届“大创杯”创客大赛的报名通道开启后,9月17日收到了第一个创业项目的报名。
10月18日,大创杯在国际创博中心举办了启动仪式,大赛的报名也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一天就涌入了22个项目的报名,将近前一天报名量的4倍。
随着10月25日截止日期的临近,大赛报名数量开始呈现井喷:10月23日报名38个;10月24日达到了惊人的119个;10月25日关门前的最后一天里,报名进行了最后的“冲刺”,一天时间里报名通道里冲进了142个项目。最终,大赛收到来自近70所高校,共529个报名。
经组委会整理与统计后,大赛核实有效报名452个项目,在校生组364个、教师和校友组88个。
最后,让我们再次祝贺入围复赛的团队,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冲进决赛,取得好的名次!
| 转自:创新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