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丘吉尔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时常获赠“二十世纪风云人物”的尊号,从他一生事迹和人格看来,这个尊号信而有征。他是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人、作家、雄辩家、历史学家,在这几方面的表现无不出类拔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的事业处于颠峰时,他是自己祖国及自由世界一致推崇的领袖。此外,小说家斯诺形容他在整整九十年的生命中一直保持一种“兴奋的生活热忱”。
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一八七四年十一月三十日生于牛津郡布伦亨宫。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第一位马博罗公爵的嫡嗣,母亲珍妮·杰罗姆是美国商人兼出版家的女儿。
丘吉尔童年时在哈罗学校读书,无甚成就,伦道夫勋爵便引导他转向军事方面发展。年轻的温斯顿于是就读散德赫斯特陆军军官学校,成绩优良。一八九五年受委任为陆军军官。第二年他除任军职外,并兼任伦敦报纸驻印度采访记者。两年后,参加在苏丹的吉青纳尼罗河远征军。
丘吉尔后来辞去军职从政,一八九九年竞选下议院议员失败,随即前往南非采访波尔战争。有一次,他所搭乘的火车遭遇伏击,为波尔人所俘,但不出一月便逃脱。回国后,他首次尝到享誉全国的滋味。一九零零年,他竞选下议院议员获胜。此后,除几次短时间的中断外,一直任下议院议员达六十四年之久。
丘吉尔撰写书籍,叙述他的军旅生活,并在英国及美国广作巡回演说。一九零六年,他为逝世十一年的父亲出版了一本渊博的传记——《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一九零八年,丘吉尔三十四岁时,与克莱门坦·霍齐尔女士结婚。他们这段婚姻很美满,维持了五十六年至丘吉尔逝世。
丘吉尔在公职上虽是保守党党员,但他思想独立,在许多重要问题上都反对保守党的主张。一九零四年,他与自由党人合作。一九零六年,他首次出任内阁职务,担任殖民部次官。一九零八年出任经济大臣,一九一零年任内政大臣。他热心于社会改革,所以被视为激进主义者,但是保守党党员则指他为“本身阶级的叛徒”。
一九一一年十月,丘吉尔受任为海军大臣,抗拒和平主义者对加强英国海军的不满情绪。他预见战祸临头,借演习为名,就在冲突爆发前数周己动员海军。一九一五至一六年达达内尔海峡战役中英军在加利波利惨败,归咎于丘吉尔(后来证明为不公平),他便辞去政府职务,前往法国,以中校身分在前线作战。
一九一七年七月,丘吉尔出任军需大臣。一九一九年一月,德国战败后,他出任陆军大臣。一九二一年重返殖民部。
丘吉尔绝不相信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又与自由党意见分歧,因而一时成为无党的人。一九二二年竞选失败,他遂致力撰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世界危机”,于一九二三至三一年分六卷出版。一九二四年他再参加保守党政府,任财政大臣,直至一九二九年保守党政府下台为止。
丘吉尔越来越倾向右派政治思想。两党都认为他行事难以逆料,因而失势达十年之久,仅保住下议院席位。但在这十年中,他埋首著作,出版了几本自传性质的书和名著《马博罗公爵:他的生活与时代》(一九二三年至三八年出版)。
几乎一开始丘吉尔就把希特勒看成恶魔和世界大患。在国会和著作中,他大肆抨击姑息政策及对国防的忽视。他谴责张伯伦的慕尼黑协定,称之为“彻底的失败”,又猛烈抨击德苏互不侵犯协定。
张伯伦向德国宣战那天,任命曾坦率批评他的丘吉尔为海军大臣。在几个月“假战”(静坐战争)期间,英国全国上下仍然混沌迷惘。至一九四零年纳粹入侵荷兰,英国人才如梦初醒,知道事态严重。张伯伦引退,丘吉尔组成联合政府,出任首相。
当时丘吉尔已经六十六岁。大多数人到了这把年纪都已准备退隐,而丘吉尔却刚进入一生最劳心劳力和最辉煌的阶段。他独特的雄辩才华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英国惨败当前,孤立无援,全仗他团结被围的岛民,使他们振作起来奋勇赴难,坚信必获最后胜利。
丘吉尔不仅是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徒,也是自由精神的化身。他和罗斯福总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他的最重大成就,也许就是说服笃信孤立主义的美国,反对希特勒的轴心国。初时的非正式英美合作,在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时踏入高潮,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之日,更发展为大联盟。尽管丘吉尔一直敌视共产主义,前此六个月,他也如罗斯福那样接受了苏联为盟国。
胜利后,丘吉尔竟在一九四五年竞选中为工党击败,由艾德礼继任首相,真是匪夷所思。一九五一至五五年,丘吉尔再任保守党政府首相,然后一直任下议院议员至一九六三年为止。
不过,政治职务对他已不再重要,他的威望日增。他本国的人民、美国人,以及全世界的自由人士,都以他为英雄,几乎把他奉为神明。他的不朽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于一九五四年完成,一九五八年出版《英语民族发展史》。一九五三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九六三年,肯尼迪总统宣布他为美国荣誉公民。
他对生命的浪漫炽烈热爱从不减弱。丘吉尔爵士于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四日逝世,全人类莫不叹惋永垂青史的人物又一个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