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亿影业:影片推荐之《公民凯恩》——越执着得到越容易失去
《公民凯恩》以报业大亨查尔斯・福斯特・凯恩(Charles Foster Kane)的一生为线索展开。影片开篇,凯恩在奢华的仙纳杜庄园中孤独离世,临终遗言 “玫瑰花蕾”(Rosebud)引发了外界的好奇与猜测。随后,记者汤普森受主编委派去探寻 “玫瑰花蕾” 的含义,他通过采访凯恩生前的多位身边人,包括他的第二任妻子苏珊、管家雷蒙德等,从不同角度拼凑出了凯恩波澜壮阔又充满遗憾的一生。
凯恩自幼被母亲托付给银行家,离开家乡,从此开启了在财富与权力道路上不断追逐的旅程。他凭借卓越的办报才能建立起庞大的报业帝国,在政治等领域也有着极大影响力,但个人感情生活却坎坷曲折,经历了多段失败的婚姻,尤其是与苏珊的相处中,他试图将苏珊打造成歌剧明星的期望落空,两人关系也逐渐走向破裂,最终凯恩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余生。
影片采用了独特的多重视角叙事手法。记者汤普森作为探寻者,是串联起各个故事片段的线索人物,而不同受访者讲述的关于凯恩的故事,如同拼图的一块块碎片,每一块都展现出凯恩不同的性格侧面和生活阶段。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单一性,让观众能够从多个维度去认识和理解凯恩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悬念感,吸引观众跟随记者一起去解开 “玫瑰花蕾” 之谜。
故事并非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讲述凯恩的一生,而是通过回忆、倒叙等方式交错呈现。比如,可能先呈现凯恩晚年与苏珊的生活场景,而后又回溯到他年轻时创办报纸的经历,这种非线性的编排增加了影片的层次感和丰富度,也促使观众更加主动地去梳理故事脉络,深入思考人物命运的发展。
凯恩穷极一生积累了巨额财富、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着庞大的报业集团,能对社会舆论和诸多事务施加影响。然而,到生命尽头,他却孤独落寞,那些曾经追求的外在成就并没有给他带来内心真正的幸福和安宁,影片借此深刻地探讨了财富和权力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方面的局限性,暗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虚幻的表象,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凯恩童年时被母亲送出家门的经历成为他心底难以磨灭的伤痛,这一创伤如同阴影笼罩着他此后的人生,影响了他对待感情、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使他即便在成年后取得了巨大成功,内心深处依然缺乏安全感,渴望爱却又不懂如何正确去爱,反映出童年经历对个人性格塑造和整个人生轨迹的深远影响。
通过凯恩这个人物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人物关系,影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凯恩既有着善良、正义的一面,比如为民众争取权益的办报初衷,又有着自私、专横的一面,如对妻子梦想的粗暴干涉等。这种复杂多面的人性刻画打破了传统电影中对人物简单的善恶定义,让观众看到真实世界中人性的斑驳与矛盾。
影片在摄影方面有着诸多创新和经典之处。例如,运用了大量的深焦镜头,使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背景都能清晰呈现,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同时也能在一个镜头内展现出多个人物或多件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状态。像在凯恩童年被送走那场戏中,通过深焦镜头可以看到屋内母亲签订协议的情景以及窗外凯恩在雪地里玩耍的画面,暗示了命运的转折和人物不同的处境。画面构图上也十分讲究,常常采用对称式构图等方式来营造出一种庄重、稳定却又略显压抑的视觉感受,契合影片对人物命运和故事基调的展现。
音效的细节处理很到位,比如报纸印刷的声音、人群的嘈杂声等都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氛围感。配乐也与情节配合紧密,根据不同的情绪和场景,或激昂或舒缓,进一步烘托出故事的节奏和人物的心境,帮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世界当中。
《公民凯恩》的叙事结构和方式在当时的电影界是极具开创性的,为后来众多电影在叙事技巧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范例,启发了电影创作者们打破传统叙事模式,探索更多元化的故事讲述方法,对现代电影叙事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推动作用。
总之,浩亿影业调研人认为《公民凯恩》是一部在电影艺术发展历程中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无论是从叙事、人物、主题还是视听语言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值得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