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花戏楼
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由于戏楼的砖雕、木雕、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所以俗称花戏楼。
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位于安徽省亳州城北关隅咸宁街,花戏楼路的最北边。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两朝共百余年多次扩建。明清时期山西商人(晋商),经商期间难免发生一些矛盾纠纷,为了解决矛盾、消除纠纷,化干戈为玉帛,于是商会就诞生了。山西人都敬重关公,众所周知,关云长是中华民族忠义和道德的楷模,又是山西人,于是就集资建了一座大关帝庙。 矛盾化解了,关系和谐了,拜过了关公,接着就是娱乐,于是又建了一座花戏楼。商人们有的是钱,请来了能工巧匠,据说花费七八年的时间才建造成这座无与伦比的花花戏楼。
三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折射出花戏楼厚重的历史文化,体现出花戏楼淳厚的人文情怀。花戏楼以大地关庙为主体建筑,由张飞庙、岳飞庙、朱公书院、火神庙、粮坊会馆、咸宁寺、糖业会馆等组成的古建筑群。历经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里依然保存完好,对研究中国清代早期、中期建筑艺术和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风风雨雨,花戏楼依然矗立在安徽省亳州市涡河南岸。花戏楼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评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花戏楼以其精美的砖雕、木雕、铁旗杆闻名于世。
花戏楼:“三绝”闻名于世
花戏楼有"三绝":第一绝是正门前的两根铁旗杆。第二绝是花戏楼山门是一座仿木结构的三层牌坊式建筑上面闻名天下的立体水磨砖雕。第三绝是虽历经岁月风霜却仍色彩艳丽的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