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梁山108将竟有72人是虚构的,你知道真实的36人是谁吗?
英雄好汉梁山泊的故事,一百零八将的传奇,几百年来让人津津乐道。他们在《水浒传》里豪饮狂歌,行侠仗义,可结局却颇为悲惨。但翻开历史书籍,会发现《水浒传》里的故事和历史真相大相径庭。
《宋史·侯蒙传》中提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数万官兵无敢当者”,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真相的大门,也揭示了《水浒传》里的秘密。那么,究竟有哪些好汉跟着宋江起义?真实的宋江起义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一探梁山故事的真相吧。
起源于小说中的梁山好汉故事,其实宋江是北宋末期的一位农民起义头目,但他的故事并非起源于山东梁山,而是真正在淮南地区开始的。
起义并没有小说里说的那么大规模,时间也短得多。结果也不是小说里写的那样,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后却被奸臣暗害,而是最后战败,被朝廷给剿灭了。
《水浒传》里那些梁山英雄,一个个都个性突出,武艺超群,可实际上,历史上跟着宋江干革命的,只有三十六个人呢。
他们中像宋江、晁盖、吴用这样的角色在小说里很出彩,晁盖虽然曾是梁山早期的头儿,但最后排座次时他已不在人世,所以没能在108将里排上名次。
还有,那些如“大刀”关胜、“九纹龙”史进、“小旋风”柴进和“赤发鬼”刘唐等,在历史上确实有原型。不过,得提一下,书里的“没羽箭”张清和历史上的张青,虽然名字一样,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人。
比如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小尉迟孙新、张横张顺兄弟、呼延绰、小李广花荣这些人,他们在小说里和现实中描述的差挺多,有的结局跟小说里讲的不一样呢。
那剩下的七十二个梁山英雄,基本上都是施耐庵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给捏造出来的,就像“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这样的著名角色,在正史里头根本找不到他们的影子。
林冲和鲁智深都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不是真的历史人物,他们让故事更精彩,也让梁山好汉这帮人的形象更立体。
武松在《水浒传》里可是个大人物,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说实在的,历史上的武松可不像小说里那么英勇。
武松是个仗义执言的好汉,因斩杀祸国殃民的贪官被官府通缉,最后不幸在狱中丧命。现在杭州还留着武松的墓,上面写着“宋义士武松之墓”,默默讲述着那段历史。其实,武松并非如书中所述在六和寺出家,也并非因抓捕方腊而断臂,他唯一失去的就是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水浒传》里,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的故事被描绘成是蔡京等奸臣的诡计,他们想借用梁山好汉的力量去对付其他反抗朝廷的义军。
其实,最早提出“以贼治贼”法子的不光是蔡京,还有个叫侯蒙的亳州刺史,但这法子朝廷没采纳。后来宋江被张叔夜在海州设的埋伏困住,没办法只得投降,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在《水浒传》里,梁山好汉招安后碰上的一场大战就是方腊起义,这战事还让好多梁山兄弟送了命。实际上,历史上也有这么一场规模不小的方腊起义,它在江南一带闹得挺凶。但最后把这起义给镇压下去的,可不是梁山好汉,而是那个坏名声挺大的太监童贯。
《水浒传》里那些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大家都很喜欢讲,但要知道,这毕竟是部小说,里面的很多情节和人物都是作者加工想象出来的,不是完全的历史事实哦。
看《水浒传》和历史记录一起,我们能更明白历史真正的样子,也能更懂书里的艺术魅力。梁山那帮英雄的故事,既有点像历史,又加了点想象。
我们得分清历史和小说的差别,既享受小说的趣味,也要尊重历史的本真。历史上真的梁山好汉可能没小说里描绘得那么神奇,可他们的勇敢和反抗精神还是得让我们永远记住。
那些想象中的英雄人物,其实反映了我们对正义和英雄的美好憧憬。我们在品读经典的时候,可得边读边动脑,既找出历史的真实,又体会文学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