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医喜来乐》的原型陈寿庵
老一辈的看官们大多数人都看过《神医喜来乐》但却不知原型是一个历史背景毫无名气,甚至连关于他的记载都少之又少的四品医官陈寿庵的传奇一生。关于陈寿庵的文字记载非常有限,只有《遂宁市志》《大英县志》《蓬溪县志》上的寥寥几句。为了解这位遂宁籍传奇御医的故事,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陈寿庵的孙子——92岁高龄的陈清泉老先生,以及曾经搜集、整理过陈寿庵故事的市供销联社党组书记文漳。从他们的口中再现一代御医陈寿庵传奇的一生。
文武双全|先中文举 后中武举
陈寿庵博学多能,不仅文武双全,对辞章、书画、金石、珍宝、医学、占卜、星象等也有研究。陈清泉老人说,家里的长辈们都说陈寿庵从小就特别聪明好动,不仅书读得好,还练有一身好功夫。
“我姑婆曾经讲过,我祖父少年时曾经跟随一名姓简的武举人学骑马射箭。他每天在道子土(专门学习跑马的地方)练习骑马,引来周围放牛、割草的孩子们看热闹。”在陈清泉老人的家中,他慢慢的打开记忆,讲述祖父陈寿庵的故事。
据说,陈寿庵文武都十分在行,先后参加了乡试的文科考试和武科考试,都一举过关,成为一时佳话。
陈寿庵晚年时,他依然坚持练武,每日清晨都要练拳,有时还要舞刀。陈清泉清楚的记得,幼年时家中还曾有两把很重的大刀,爷爷陈寿庵时不时还会耍一把。
习武从军|参与收复新疆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无数爱国人士奋起反抗,投入到救国救民的道路中,陈寿庵便是其中之一。
据历史记载,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夺取了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后,又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边疆。1864年,沙俄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侵占了中国西部领土44万多平方公里,并妄图吞并整个新疆。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在英国支持下,建立反动政权。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这时的新疆正面临着被肢解吞并的危险。清政府决定收回伊犁,维护领土完整。
陈寿庵就曾入伍参与平定新疆之乱。据陈清泉老人说,当年陈寿庵只身骑马穿越秦岭,加入到了左宗棠的麾下,投身到救国救民的战争中。参军期间,陈寿庵曾担任千总,因懂医术,又兼任军医。
因自幼便习武,陈寿庵骑马、箭术等都不在话下,每次在战场上都奋勇杀敌。据说,他曾在战场上不幸掉入敌人挖的陷阱中,幸好自己马术了得,用力一甩鞭,马奋力一跳,才逃出陷阱。后来,左宗棠曾经赠送一条幅与陈寿庵。后来陈寿庵虽辗转多地,仍珍藏这块条幅。陈清泉老人说,“我还隐约记得,横幅其中有一句‘下至云烟笔下生’。”
参加北伐战争
青年时期的陈寿庵怀着一腔热血,投入到了救国战争中。数十年之后,年过花甲的陈寿庵又以另一种身份参加到北伐战争中。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0世纪20年代中期,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北伐战争”开始了。
此时的陈寿庵已经年过花甲,但为了救国救民,他竟以医官的身份随军出征。
济世从医|青年时骑马四处行医
在后人为陈寿庵写的墓志铭中这样写到:“公秉‘不为良相,亦为良医’之古训,乃决意仕途,潜心医术,矢志济世活人。”当年,为了学习医术,陈寿庵拜在名医苏福应的门下,开始学习医术。陈寿庵非常敬重自己的老师,陈清泉老人还记得自己幼年时,家中还一直为过世的苏老先生供奉香火。
《遂宁市志》有记载,陈寿庵青年时,他的中医内科、外科以及正骨术就已广受乡民赞许。为了方便行医,擅长骑术的他还专门买了一匹黑白相间的大马,带上自己配的药,在蓬溪、遂宁、潼南、中江、顺庆等地行医。他乐善好施,常常不收穷人的诊费,甚至免费赠药。又因为医术精湛,求治者一听到他的马铃声,便精神为之一振,所以在民间还流传有“听到过山铃,病情好几分”的民谣。
当年跟随陈寿庵辗转各地的马鞍、马铃、马鞭在家中保存多年。陈清泉老人回忆说,“这些东西我小的时候都见过,还玩过。那根马鞭刚好一尺六长,有32节,是非常少见的马鞭。”
为了让自己的医术更为精进,陈寿庵不仅潜心学习,博览医学典籍,甚至不远千里,四处拜访名医。为此,他还自郪口沿水路出川,经武汉北上进京。
为慈禧治病获赠黄马褂
20多年前,文漳在陈寿庵的家乡金元乡采访时,曾在当地的老人口中听说到过一段关于陈寿庵为慈禧太后“悬丝诊脉”的故事。
相传,那年春夏相交之际,慈禧太后突发疾病,上吐下泻,一连找了数个御医诊治都不见好转。于是就有人向慈禧推荐了当时正在京城开医馆,并已颇有名气的陈寿庵。
中医讲求望闻问切,但慈禧太后地位特殊,陈寿庵不能直接为她把脉,而只能通过“悬丝把脉”诊断病情。好在他在入宫时,便已打听慈禧病情的来龙去脉,心中已有数。原来,正是春夏相交,田间青蛙味道鲜美,慈禧太后春游时多吃了些,有些消化不良。陈寿庵只开一剂助消化的单方,便让慈禧太后病情大好。慈禧一高兴便赏赐陈寿庵一件黄马褂,并赐一块她亲笔题词的‘一代御医’牌匾。据说,这块牌匾陈寿庵一直珍藏,后来不幸被毁。
治愈光绪顽疾入朝当御医
据说,陈寿庵不仅给慈禧看过病,还给光绪帝治疗过顽疾。《遂宁市志》就记载了这一传奇故事。
清光绪18年,光绪皇帝背部患疮痍,御医久治无效,于是悬诏招医。在朝廷命官甘大璋(遂宁人)的保荐下陈寿庵入宫为光绪帝治病。在陈寿庵的精心治疗下,光绪帝很快就康复。困扰多时的顽疾终于得到治愈,心情大好的光绪帝,随即便下诏赐与陈寿庵四品官阶,让他留太医院供职。自此,陈寿庵便在太医院当起了御医。
陈寿庵因擅长内科、外科以及正骨术,在担任御医期间治疗了不少特殊疾病。据说,光绪帝的一位妃子曾经生下一个“兔唇”公主。擅长外科的他就曾采用外科缝合的技术,为公主修补了“兔唇”。
自请离职辗转粤沪行医
“伴君如伴虎”,在朝中的日子久了,陈寿庵深感宫廷危机四伏,一不留神就会招来横祸。再加上,他本身秉性刚直,并不太在意仕途,便以“家园、妻弱、子缺”为辞,多次上疏要求离开。
原本光绪帝并不舍得他离开,但见他多次上疏,方才忍痛割爱,同意他离开。离开北京后,陈寿庵并没有立即回到遂宁,而是辗转到了广东开设医馆。因其医术出众,又为人清正,得到广东道台沈寄缘的器重,并将自己的女儿沈媚川嫁给了他。不过,为了躲避战乱,与沈媚川婚后第二年,陈寿庵便带着家眷来到了上海,在丽水坊开设医馆。
在上海开馆行医期间,陈寿庵因痛恨帝国主义侵略,痛恨鸦片流毒致使国弱民穷,就利用所学,精心研制出“百补精神戒烟丸”,免费赠送给人用来戒鸦片。
荣归故里|晚年回乡开馆行医
自入朝为御医之后,陈寿庵便常年离家。年过花甲之后,家中独子陈官升念其年迈数次劝说他回乡。1930年年底,陈官升专程前往上海,将年近古稀的父亲陈寿庵接回遂宁,并在遂宁县城顺城街开馆行医。
当年,这位前清太医院御医陈寿庵返乡开设医馆的消息几乎震动了整个遂宁军政界。开业时,遂宁本地军政商务各界人士悉数到场,并赠有“青年入院曾医国,皓首还乡再活人”贺联与“海上神医”“橘井泉香”“仙手复兴”等锦旗和木匾。
这位青年时就在蜀中颇有名声,又曾当过御医,在大城市开设过医馆的陈寿庵深受人们的欢迎,不仅求诊者络绎不绝,上门想来学医的自然也不少,其中还包括一些已经在行医的医生。陈清泉还记得,祖父陈寿庵的徒弟中就有一位是早已在北辰街开馆行医的张甲先。
在遂宁开馆这段时期,陈寿庵实际上并不为财,而是做了不少善事。“留钱财于后毁后人,留艺德于后兴后人”,这是陈寿庵一直坚守的家纲。在回遂宁前,陈寿庵就将自己的大部分家产绢给了京沪铁路建设,回乡后又常常帮助周围的乡亲、贫困学子和患者。“陈寿庵的一生都向上向善,教育出了优秀的子孙,这一点值得今人学习。”文漳评价说。
独子早逝他忧郁成疾
1930年末,陈寿庵从上海返遂时,虽已年近古稀,但因长期坚持锻炼,规律作息,身体还十分康健。但短短两年之后,他便因独子陈官升早逝,忧郁成疾卧床数月,于同年冬天离世。
据《遂宁市志》记载,陈寿庵从上海返乡时,带回医术、药物、手抄稿本等众多。在他逝世后,其长孙陈清平遵祖父遗嘱,耗费20余年光阴,苦研医书、药物,结合祖传经验,以三言、七言诗体撰有《本草药性》《灵鸭经方》两书稿10余卷,后均不幸被毁。
陈寿庵轶事
格格送他手绘团扇
陈寿庵在太医院任职多年,经常为皇后、妃嫔、皇子、格格们看病,就连慈禧太后也曾多次召他入宫切脉,又因擅长治疗怪病,常有文武官员和官府妇婢前来求医。在陈寿庵带回家中的受赏物品中,有不少珍品。陈清泉清楚的记得其中有光绪帝赏赐的文徵明《江南八景图》、董其昌的横幅,还有王宫午的《墨龙》等等。
还有一件团扇,给陈清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据说是我爷爷为一位擅长绘画的格格看病后,格格赏赐了两把她亲手绘画的团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把画有蝉和花卉的团扇,画得十分生动,就连蝉的翅膀都栩栩如生。”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些珍贵的字画、物件悉数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