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韩氏将帅传略
韩厥 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
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公元前57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破格提拔铁面无私的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是位优秀而稳健的政治家,公忠体国的贤臣,英勇善战的骁将。公元前589年,他被擢升为正卿,获得了统率新中军的大权。
对于晋国大臣赵盾,韩厥心存感激之情。如果年少时没有他的收养,他不可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而,当晋景公十七年,赵氏家族发生内乱,政敌屠岸贾乘机落井下石之际,韩厥与程婴、公孙柞臼极力营救赵氏孤儿。他们的动人事迹,至今为人们所传唱。自公元前573年接替栾书执掌国政,直到8后退休,韩厥积极协助晋悼公复兴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诗赞扬说:“翩翩丰度,温乎可亲,羽仪王国,委蛇佩绅。叔向为友,赵武同寅,聘于吾鲁,尊崇上宾。晋八卿中,有大臣风者,惟献子其人。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 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侯,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有关于他的典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国破,谋臣亡。”诚是龙椅上的孤家寡人常玩的游戏,而自食其果者的“大风之歌”,更是一代战神的悲剧性终局,成为一曲久久徘徊的苍凉挽歌,即便干载之下,犹然让人为之感喟不已。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其题为《准阴侯庙》的诗作中感叹道: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宝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韩当(?-226年) 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五年(226年)去世。
东汉自桓、灵以降,败亡之兆已著,于是,豪强蜂起割据,“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在这干戈扰攘、战乱不息、生灵涂炭的年代,有多少英雄豪杰从草莽中脱颖而出。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南)人韩当,也在风云际会中成为孙吴的开国功臣。幼习弓马,臂力过人,很得孙坚的赏识,随着孙坚东征西讨,多次身历险境奋力拼杀,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孙策东渡长江后,韩当随之征讨江东三郡,先败刘勋,再破黄祖,皆有战功,然后回师攻打鄱阳,山越无不畏服。赤壁一战,时任中郎将的韩当,与周瑜等人一起大败曹军。公元219年10月,他与吕蒙偷袭南郡(今湖北公安)、全据荆州,以军功左迁为偏将军,兼任永昌太守。在其后的宜都之战中,韩当与陆逊、朱然等人同心奋战,大败蜀军于涿乡,于是晋位威烈将军,爵封都亭侯。当曹魏大将曹真南下进攻南郡时,他率军同心固守,力保城池不失,从而保全了孙吴的东南地区。黄武二年(公元223年),颇受孙权赏识的韩当,由都亭侯晋爵石城侯,官任昭武将军兼冠军(今河南邓县)太守,加都督之号。同年,韩当率领敢死队进军丹阳,讨伐叛军,很快平定了该地的叛乱,不久病死,其子韩综袭爵石城侯。
韩果(514~572年) 本姓出大汗氏,字阿六拔,代郡武川(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北魏到北周将领。勇猛威武,善于骑射。
初随贺拔岳征战关中,平定万俟丑奴起义,授宣威将军、子都督。追随夏州刺史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叛乱,迎接孝武帝西迁,升任都督、邯郸县男。西魏建立后,迁通直散骑常侍、石城县公。大统三年(537年),从擒窦泰、收弘农、攻洛阳、破沙苑,参加河桥之战和邙山之战,屡立战功,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安宜州刺史,封褒中郡公。北周建立后,拜柱国大将军、太子少师、宁州刺史。建德初年(572年),去世,追赠大将军、太保、朔州刺史。
韩擒虎(538年—592年12月26日) 原名韩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人。隋朝名将,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之子。
容仪魁伟,颇有胆略,爱好读书。初仕北周时,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义郡公,随军平定北齐,屡次挫拜陈国进攻。开皇元年(581年),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庐江,作好灭陈准备。开皇八年(588年),作为先锋将军攻打陈国,率兵夜渡长江,袭占采石,攻克姑孰,进军新林,攻破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虏陈后主陈叔宝。功勋卓著,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封寿光县公。后以行军总管屯兵金城,防御突厥,拜凉州总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去世,年五十五岁。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在妥善处理了因王朝更替而导致的种种问题之后,50多万隋军在杨广的节度下,发动了全面的攻势。陈后主及其弄臣心目中固若金汤的长江天堑,却是平陈先锋韩擒虎眼中的小沟,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姑孰(今安徽当涂)新林(4南京西南)等城池随之纷然倒下。在降将樊巡、鲁世真等的引导下,韩擒虎亲率500精骑奇袭金陵(今江苏南京),而此时此刻的陈后主仍在《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声中嬉戏宴乐、神魂颠倒。当无地自容的陈叔宝被从景阳宫的那口枯井中吊上来的时候,宣告了陈朝的寿终正寝。也就在这一战役中,韩擒虎的军事才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诚如隋文帝在诏书中所说:平定江南,是韩擒虎与贺若粥二人之力。生逢其时的韩擒虎,成了时代和历史的宠儿。
韩令坤(923年-968年5月2日) 字德顺。磁州武安县(今河北省磁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
韩令坤最初隶属后汉重臣郭威(后周太祖)帐下。后周建立后,为铁骑散员都虞候、控鹤右第一军都校等。后周世宗即位,升至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定武节度使。显德二年(955年)至显德五年(958年)间,参与淮南之战,先在正阳大破南唐,后攻取扬州、泰州,屡立战功,累加镇安节度使。显德六年(959年),受命疏通陈颍漕运。又随世宗北征辽国,奉命守卫霸州。宋朝建立后,移镇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成为禁军统帅。宋太祖亲征昭义镇李筠之乱时,他率兵驻屯河阳,后从讨淮南叛藩李重进。次年返京议功,被解除禁军兵权,出任成德节度使,封南阳郡公。他镇守常山七年,使北疆安宁。
乾德六年(968年),韩令坤去世,年四十六。追封南康郡王。他镇守常山7年,维护了北方边境的安宁。因此,当赵胤得知其病逝的消息后,深感悼惜,亲自身穿丧服为其发丧,并任命其子韩庆朝为闲厩使、韩庆雄为闲厩副使。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 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后配飨宋高宗庙廷。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明清时期更配享历代帝王庙。今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